站内搜索:
时政要闻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屈婷)“辛辛苦苦奔小康,得了大病全泡汤”曾经道出贫困群众的担忧。如何不让“病根”变“穷根”?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70万户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将全面推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保到位”。
为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会同国家医保局、国务院扶贫办部署推进健康脱贫攻坚责任,要求增强贫困大病患者保障能力,持续优化医疗服务管理,让改革红利更好惠及贫困患者。
记者了解到,我国已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的保障机制,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2019年上半年,全国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个人平均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全国范围内扩大到25种,很多地方还增加到30多种。
目前,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医院都有一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国家卫健委扶贫办主任、财政司司长何锦国说,下一步还要明确三级医院帮扶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加强针对当地疾病谱的临床专科建设;实现贫困县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等。
何锦国说,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切实解决基层卫生院、卫生室缺少合格医生的问题。今年年底前力争要全面消除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
如何让贫困人口“保到位”?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起,中央财政连续两年共增加80亿元医疗救助补助资金,进一步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2018年“三区三州”因病致贫人口较上年减少16.3万人,其他深度贫困地区因病致贫人口较上年减少109.3万人。今明两年我国将精准补齐医疗保障政策的短板,完善门诊保障机制,资金和政策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转载】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