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站内搜索:

学习习近平

您当期的位置:首页 > 学习习近平
书中自有甜味道,听习近平讲述这本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8-31    浏览次数:4696

  新华网记者 赵银平

  【学习进行时】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问世。如今,它98岁了!习近平为何多次讲述陈望道翻译此书中文版的故事?它的中译本曾有过怎样多舛的命运?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带您一起走进历史,重温《共产党宣言》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跨越千山万水从欧洲来到中国;这本书,在中国从地下读物到人尽皆知;这本书,中文版问世已近百年却从未过时;这本书,它其中蕴含的味道是“甜”的。

  它,就是《共产党宣言》。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吃粽子蘸墨汁?这样的奇怪搭配是什么样的味道?习近平告诉你答案: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没喝,却把那个墨水给喝了,而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就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习近平多次提及。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问世。

  于中国而言,这本书意义非凡。如闪电,如路标,如烛光,为黑暗中探索的先驱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共产党宣言》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是《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建立起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十分重视对《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特别要求领导干部精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中的代表性篇目,其中首篇就是《共产党宣言》。

  墨汁的黑,如同近现代中国那段黑暗历史,底色沉沉,路在何方?真理的甜,赋予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勇气和力量,劈开黑色世界,让光明洒满大地,让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

  前赴后继,开天辟地,“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真理的力量——历尽劫波书仍在

  在山东东营市博物馆,有一本书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中的一本。这本书系平装本,长18厘米,宽12厘米,书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书名从右至左排列,只是“共产党宣言”错排成“共党产宣言”。

  这样一本书,如何能历经战火,穿越时空,得以保存?这背后是一个个值得铭记的名字。

  1926年正月,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到家乡山东广饶县刘集村省亲,临别前将一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赠与族中的共产党员刘良才。她神情凝重地说:“党员都应该学一学,它会让我们明白革命的目的,知道今后走的路。”

  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国民党罗列的“禁书名单”中,《共产党宣言》名列榜首。刘良才冒着生命危险,在住宅墙角外挖了一个隐蔽地窖,把书藏起来,躲过敌人无数次搜查。

  1931年,刘良才赴潍县任县委书记。临行前,他将《共产党宣言》首译本托付给刘集村党支部委员刘考文。

  1932年8月,博兴暴动失败,广饶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刘考文意识到,自己随时都可能被捕。为了保护这本珍贵的书籍,他将之郑重交到了为人忠厚低调的共产党员刘世厚手中。

  没过多久,刘考文被捕。1933年,刘良才也在潍县英勇就义。

  血雨腥风中,这本书,曾藏在炕洞中、躲在粮囤下、掖在墙眼里。刘世厚想尽办法,妥善保存着它。

  即便是1945年1月,暴虐的日寇一次性烧毁刘集村500余间房屋时,它也得以幸免。已逃出村的刘世厚冒着危险,返回村里,将塞在屋山墙中的首译本安全带出,使之免于被焚毁。

  ……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召开期间,已重病在身的周恩来见到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紧握着他的手问道:“《共产党宣言》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那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陈望道看着总理期待的目光,遗憾地摇了摇头。

  1975年5月,刘世厚捐出了珍藏40多年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份珍贵的文献。

  这样一份幸运的背后,是血与火,是真理的力量!

  经世流年,精神长青。

 

  真理的光芒——“壮丽日出”永不黯淡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4月23日的第五次集体学习中,以6个“深刻阐述”和3个“经典著作”,肯定了《共产党宣言》的经典地位。他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作为“《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不断进行新探索新实践,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语言”书写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无产阶级在建立政权后应当“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学的理论指引发展的实践,强调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共产党宣言》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使命。改革开放40年来,现行联合国标准下,中国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全国累计减贫6853万人,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3以上,年均减少13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正是今日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情怀的最佳注脚。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正在中华大地一步步变为现实。

  ……

  在世界层面,《共产党宣言》的经典意义也重新被人们认识。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登上过西方几乎所有重要财经类报刊的封面,几乎每天都有分析评论新作援引他的观点。西方社会有识之士再次认识到,当今西方社会制度之弊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方能解释。一些学者开始用《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原理批判新自由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

  2012年7月12日出版的英国《卫报》报道,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经典著作在英国的销售量大幅提高。

  荷兰皇家文理学院社会史国际研究所是马恩文献手稿主要保存地之一。研究所档案馆馆长范德海登告诉记者:“人们一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可是,当经济危机在西方世界再度出现,大家发现,要理解当今世界,马克思100多年前写下的文稿和著作依然很有价值。”

  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林菲思指出:“《共产党宣言》在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壮丽的日出”。这一真理的光芒,照耀、引导着今日之中国与世界的前行。

【转载】新华网